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公民法律意识的逐步增强,自然人(含个体户)之间签订民事合同的情况也是日益频繁。一旦合同履行出现了纠纷,合同双方无法达成一致,守约方准备将纠纷诉诸法院,要准备哪些相关的诉讼证据?
近日,村居法律顾问曲波律师、黄登平律师在村居值班中分别接到关于买卖合同纠纷的法律咨询,咨询人或基于信任、或急于达成交易,要么没有签订书面合同,要么未在合同中注明买方的身份信息……
签订合同应当注意什么?
村居法律顾问话你知!
案情简介
社区居民彭先生(化名)前来社区咨询关于买卖合同纠纷的法律问题。
彭先生表示,2021年6月,其与周某签订了一份装修建筑材料的买卖合同,合同标的总计35万,付款期限为2021年9月30日。合同签订后,彭先生按照合同的约定,将全部货物交付给买方,如约完成了己方的合同义务,但买方在合同付款期限届满前只支付了20万元,尚有15万元货款未付,彭先生多次上门催讨仍然没有结果。
法律顾问详细了解情况并审查了彭先生提供的买卖合同及双方签字的对账单后,告知彭先生,本案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如果彭先生提起诉讼的话,胜诉的概率非常大。
但就在法律顾问指导彭先生如何立案起诉时却发现,彭先生没有在合同中注明买方的身份信息,也没有预留买方的身份证复印件,而这一疏漏可能令后续确认买方的身份时产生争议。
律师评析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原告起诉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要有明确的被告。对于自然人而言,身份信息就是确定明确被告的必备条件,而确认身份信息的最直接的证据就是身份证。
对于自然人作为被告的案件,被告主体资格的举证责任在原告一方,一旦被告不应诉或不签收法院的诉讼文书,原告往往要承担法律上的不利后果,甚至个别法院在立案阶段就会以没有明确的被告为由不予受理。
因此,为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法律顾问建议,在签订合同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明确对方身份及交易内容。书面合同应详细记载合同双方身份信息,若小额合同以“口头”的形式达成,双方都应要求对方提供身份信息(必要时要求对方提供身份证件),双方对货物的货物名称、款项、数量、货款金额、送货地点等予以明确。若是以聊天软件的形式沟通,则聊天微信需保存妥当,最好保留存有记录的原始载体,如手机等。若以打电话进行沟通的,需及时录音并予以保存。
(2)单据、回执等纸质材料应让对方签字确认,并保管完好,以证明货物已交付或货款已支付的事实。
(3)注意三年的诉讼时效,及时向对方提出要求其履行合同义务的请求或及时起诉以中断诉讼时效,注意权利二十年的保护年限。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九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二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二)有明确的被告;
第一百二十四条 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珠海每个村(社区)
全都有自己的村居律师
找到你所属村/社区的村居律师
与他们取得联系吧